“如果在深圳可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对于很多来到深圳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在繁华的都市里一套自己的房子,就如同在汪洋大海里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港湾。
受制于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在高昂的房价面前,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望房兴叹”。
如何让年轻人不再“为房所困”?深圳一直都在努力。
今天,让我们慢慢“剥洋葱”,细细拆解住有宜居背后的深圳方法论。
摘自深圳发布公众号,2023.4.8日发布。
就是这样一个深圳,我们怀揣梦想,贡献青春,为之而奋斗,因为深圳包容性强,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因为深圳更年轻化,机会更多,这里有高楼大厦,这里有吃不完的猪脚饭,有接地气的城中村,这里人人都只想搞钱,空气中都弥漫着竞争的气息,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我们都热爱它,都想在这扎根。
深圳它的魅力在于,所有的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获得的资本和成就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与尊重,这里走出了多少企业家,多少独角兽,多少创业者,多少打工者在这里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自我的价值不是说买了多少房,有多少的物质就能体现,而是这座城市没有排外,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持续拼搏总能有自己的一片天,我见过很多卖包子,在菜市场卖菜卖鱼的,甚至2013年遇到一位电动车拉客的大叔,凭着自己的努力兢兢业业都在深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和扎根买房,他们可能不是社会上很会被关注的群体,但至少深圳,是相对公平的,任何劳动群体都在这都能实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不像北上广有自己雄厚的历史背景与资源。
但是但是,有些规则可能发生变化了。
你可以杠保障房不是小区,但光明区2023年 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上也写了,(凤凰英荟城,安居鸣鹿苑)小区住户。
其二,2022年光明区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分入学办法(征求意见稿),回复意见稿明确提出,根据教育部、广东省和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划片招生,生源就近”的规定,申请学位时只有在学校学区内的生源才可申请本校学位,而是否实际居住在本学区内是我们判断生源是否在学区内的主要途径。购买了光明区预售房(期房)的业主在房产入伙前还未到所购房产实际居住,如此时以该房产申请学位便不能满足“生源就近”的原则。为此,光明区义务教育学校积分入学办法明确“申请学位的住房需为家庭实际居住,申请人所提供的住房证明材料需同实际居住地一致,没有实际居住的住房材料不能用于学位申请”。该做法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那么,这个学区划分属不属于生源就近?
被划入学区内的两个安居房,英荟与鸣鹿苑,粗略按百度地图的测量距离,各自约585-712m,其中还要跨越马路红绿灯。
同样是安居房的凤桐苑,距离也不算远,约865m,虽说凤桐苑的性质是个人购买,而英荟与鸣鹿苑,是ZF自持的保障租赁房,同样是安居房为何要被区分?
深铁瑞城距离学校几乎是零距离,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更何况瑞城同样也有商品房与安居房。
深铁瑞城一期商品房套数:1330套;保障房套数:264套
深铁瑞城二期商品房套数:1440套;保障房套数:1604套
这么近的瑞城安居房也没划分在内,这不就违背就近入学的原则?
所以真没想明白,家门口没给划分,而优先考虑远在两端的保障租赁房了。
换个角度看,ZF这是变相鼓励深圳人躺平申请租赁房同样可以享受优质的配套与资源,努力奋斗背债买房要当备选。
深圳早先也有这样的案例。
朗麓家园被誉为“塘朗山下最美公租房”,为地铁塘朗车辆段上盖保障房。该项目总房源3825套,其中2559套面向社会配租,1260套定向配租,6套预留作为维保用房。
郎麓家园在建筑施工的时候,紧挨着的学校暂命名为保障房学校,后面2015年由南山区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9月合作创办,被命名为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招生政策属于片区内,先类别再积分。
郎麓家园的保障租赁与光明长圳的鸣鹿苑,英荟凤凰城的保障租赁是同样的性质。
那为何如今又重新改变规则?
这虽然是光明的先例,但同时也是深圳的先例,往后其他区域不排除出现同样的情况,政策倾斜的明显。。。。。

深圳购房交流群
在“微信”中打开加入群聊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