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一股冷空气南下,多地气温猛然骤降。
以笔者所在的浙江为例,大前天温度还在30°,次日就直接腰斩了。
天气的改变让人猝不及防,但比起近期经济生活中的悄然变化,还真是差远了。
要是盘点最近发生了哪些事,实则很多很多,但有两件事
—— 哦不,有两枚炸弹是我们绝对不可能略过的。
第一炸,是动态口罩方面的边际放松。
随着”20条”的更新发布,各地纷纷用行动给予支持。
如对不同风险地区的重新划定,对不同接触程度人群的放松,如隔离时间的缩短……
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open。
国际庄作为率先跑出来的集大成者,180°的态度转变着实让人有些叶公好龙。
周一的资本市场上,资管机构取代拉萨藏獒军团,成了当天最靓的仔。如下图
简单给大家介绍几个
众生药业,10cm,新冠概念总龙头,机构买进1.49亿;
建龙微纳,20cm,主营呼吸机制氧机,机构买进2个亿;
贵州三力,10cm,主营开喉间喷雾剂,机构买进1.3个亿;
……
正儿八经的机构不是游资,很难让人联想。
即便某某报社还在喊动态**,但地方却在用脚投票,资本也在用脚投票。
还是以前说过的,不仅要听人家说了啥,更要看人家干了啥……
成年人心照不宣,懂得都懂。
第二炸,地产的边际再次放松
随着”16条”的发布,人们也再次理解了地产的奶真的不能停。
从年初保需求,到年中保项目,再到现在保主体,经典的救市层层加码节奏。
自2018年开始的去杠杆操作,2022年11月终于出现阶段性拐点。
信贷开发贷、信托融资、发债融资一起上,表内表外一起上;允许地产业务占比可控的企业直接去股市圈钱。
解铃还须系铃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钱真的啥都好说。
两枚炸弹,直接给市场炸傻了,炸懵逼了,炸的不知所措了……
为什么会在当下祭出两枚炸弹?
以前,大家都知道一直搞隔离不是个事
一来不可避免的影响正常的经济运转,如正常消费;
二来地方也是花钱吃黄连,毕竟天天测花的是自己的钱。
后面这点就好比有人一周扇你七巴掌,你的脸觉得疼的同时,人家的手其实也被你的脸弹红了。
所以之前大家都明白老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但仍旧猜不到啥时候会做出改变。
以前,大家都知道地产一直这么萎靡也不是常态
一来经济上没有新的增长级有能力取而代之;
二来地方上没有新的增长级为之提供足够的收入。
就好比大冬天亲爹让亲儿子去挨冻,都知道一定会让儿子回屋,但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让他回来。
这两件事,大家都能猜得中结尾,但真的很难猜得中结尾前的片场会转在哪里。
所以接下来笔者想从经济总量层面去解释,为什么这两枚炸弹会选择在当下同时祭出?
如果按照需求法把经济分解一下,我们可以主要分成以下4点
出口(外需)
消费(内需)
房地产投资(内需 + 逆周期)
基建投资 (逆周期)
2020年全球爆发黑天鹅,但随着新一轮库存周期与货币周期拉开帷幕,经济迅速从底部全面反弹。
之所以说是全面反弹,原因则在于这次反弹不分结构,每一个都提枪上马,一个都没拉下。(如下图)
强需求刺激着企业盈利,天量资金从华尔街入境,天时地利人和也使得A股迸发出全面牛市。
但对于管理者来说,经济阶段性强劲毫无意义,这种强劲如何变得可持续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
俗话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那么如何才能使经济变得可持续,很简单
—— 热的时候压一压,冷的时候举一举,此乃宏观调控的本质。
于是我们看到2021年后开始对热的发烫的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动手,多个行业因此一夜入冬。
但当时我们并没太大感觉,原因在于出口与消费仍比较强势,与地产下行强劲对冲。
进入2022年,依旧下行的地产叠加美元收水周期,不少房企也因此被锤的缺胳膊少腿。
虽然年初各种放松,但对病入膏肓的地产而言仍是给点感冒药,貌似并没有真正想给它治疗。
降首付降利率则在救需求,不是救地产;
保交楼搞收购则在救项目,不是救地产;
什么是才是救地产,其实就俩字
—— 给钱!
对于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而言,”不给钱的救市”都特么是扯淡。
8月份,笔者在稿子《嘘,他们只是在假装救市》中跟大家简单提到过这个问题,标题足以说明一切。
所以看到这儿你就要明白了,不要只听人嘴上怎么说,更要看别人究竟是怎么做的。
问题来了,上半年为什么要假装救市,为什么给病入膏肓的地产吃感冒药?
其实继续看上面那张图,其实答案已经出来了
—— 强出口+强基建,与弱地产对冲。
社零消费虽然在底部徘徊,但怎么说也是正值,所以如果更严谨的表达则是
—— 出口+基建+消费三项正增长值,可以勉强对冲地产的拖累。
理解了这,再看两枚炸弹
第一枚炸弹(20条),核心在于人流与物流的放开,剑指消费;
第二枚炸弹(16条),核心在于给地产行业增量资金,剑指地产。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会在当下祭出两枚炸弹,答案呼之欲出
—— 出口与基建正在进入瓶颈期。
在8月末的文稿《破7在即,保汇率还是保楼市》中,我们提到
7月份同比数据看上去极为不错,但是抛出季节性因素看环比其实6月已触顶,这与4、5月前期货物订单积压有很大关系。
而7月已经开启回落模式,随着全球多数经济体强力加息抑制市场需求, 出口在今年Q4 — 明年Q1也不可避免迎来压力。
事实也证明,7月出口数据确实是年内的高光,随后便开启回调之路。
基建就不说了,这玩意都靠上面监督了,则证明能建的项目已然有限了。
当基建与出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接下来便要指望消费与地产了。
最后,希望大家记住
对于高层而言,经济平稳发展才是王道,这是宏观调控的意义,也是我们近两年经历的现实。
所以,就不难理解当下两枚炸弹同时祭出了,出口与基建的增长进入瓶颈,接下来依靠的只有消费与地产。
若两枚能成一个,则足以接棒基建出口的瓶颈;
若两枚都能成,则大超预期,超高经济增长强势回归;
若两枚都没成,则……(此处省略100字)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大碗楼市

深圳购房交流群
在“微信”中打开加入群聊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