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

花黄叶落、秋风萧瑟,

一场浩浩荡荡的空中大迁徙,

如期而至。


每年秋季10万只候鸟空降深圳

在它们的眼下,

这座沧海桑田之城,

是怎样的“家园”?


图片[1]-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图片[2]-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最远从北冰洋南下,

抵达深圳的候鸟,

全球数十亿只候鸟大迁徙的一员。


世界上鸟的种类超过1万种, 

约1/5是迁徙的鸟类,

在“两个家”(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 ,

像是传承着亘古的生命密码。


它们用生命,

铺出9条迁徙路线,

更是9条生死通道 。


法国导演雅克•贝汉在《迁徙的鸟》中说:“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它们的旅程千里迢迢,危机重重,只为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生命而战。”

图片[3]-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飞越我国东部的迁徙路线,

城市化程度高、建筑密度大,

为它们的旅程增添了一份未知的危险。


深圳便处于这条路线,

是它们栖息的天堂,

也是中转站、加油站。


每年秋冬,深圳湾就会上演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图片[4]-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候鸟的每一次迁徙,

都是一次生命的长征。


一只迁徙的大滨鹬(下图2)

从澳洲出发时体重 270 克以上,

两周后飞深圳降到 140 克左右。

在深圳养足体力后,

再继续飞向西伯利亚东海岸。


今秋,深圳湾记录到水鸟38种7102只、猛禽2种6只、湿地相关鸟类42种884只,国家级保护动物有7种43只。

⥥ 

图片[5]-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迁徙深圳,

最远的长尾贼鸥来自北冰洋;

而最珍稀的黑脸琵鹭,
是这样到来的——

图片[6]-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深圳海岸线上,

有不可想象的美丽,

也有大城崛起带来的惊天之变。

不远万里的候鸟们,

曾在这里面临生死抉择。


图片[7]-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图片[8]-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候鸟们,

为红树林而来。


在河口、内湾平缓的泥质滩涂,

潮起潮落间,形成一个“吸引链”

红树林及伴生植物、浮游植物生生不息,

鱼类、底栖动物、昆虫大量繁殖,

最终引来千万里之外的候鸟——


红树林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在树上果实中萌芽,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

图片[9]-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陆海相交的珠三角,

拥有丰沃的湿地和红树林资源。

大鹏半岛、宝安沿江,

都曾有大片红树林;

深圳、香港海岸,

更是中国唯一都市湿地区。


1984年成立深圳内伶仃-福田红树林保护区(1988年晋升国家级),1995年香港签约拉姆萨尔国际公约,米埔及内后海湾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 

图片[10]-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深圳河入海口的深港红树林湿地。

⥥ 

图片[11]-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1980年深圳开始惊人的

工业化和城市扩张运动, 

深圳红树林面积从8000多亩,

锐减到2500多亩(《深圳特区报》2015年3月报道)。

候鸟生存之战就此展开。


沙井-前海、华侨城、坝光的红树林毁灭最甚,且已无法恢复。


图片[12]-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在深圳湾沿岸,

滨海大道、广深高速福田段,

均穿越红树林湿地;

众多河流的工业废水、污水等污染物

持续向内湾涌入。


深圳湾红树林面积,因填海而减少,滨海大道和很多知名豪宅都建在填海地上。2001年,因在福田红树林区内吃了被污染的食物, 9只黑脸琵鹭中毒,4只死亡(当时全球数量969只)。

 

图片[13]-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宝安西湾红树林

因填海造田、近海养殖

从20世纪60年代462.99公顷,

减少到90年代32公顷和如今的6公顷。


全程高架于海上的广深沿江高速,见证了深圳西部红树林的命运。

图片[14]-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风景绝佳的大鹏坝光,

原本也是红树林和候鸟的乐土,

而2008年8月坝光精细化产业园动工,

让候鸟们永远离开了这里。


坝光位于大鹏半岛,2007年的卫星图显示,整个坝光都被红树林和湿地覆盖。

图片[15]-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图片[16]-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然而,

红树林的生命力超乎想象。

1998竟然开启“反攻”之战——


其一,红树林向海扩张。

深圳湾填海、深圳河治理工程,

让内湾纳潮量不断降低引起淤积,

快速沉积环境有利于红树林幼苗的传播,

同时还为其生长提供了额外空间。


最终深圳湾红树林,

向海大幅扩张。


图片[17]-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填海建成的滨海大道,为了尽量少毁灭红树林,专门走了一条弯路。
图片[18]-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其二 人工补种

1998年开始,

深圳市实施人为补种工程,

红树林得到保护和扩张;

深圳河流的大规模治理,

也极大降低了对红树林和候鸟的危害。


流过福田中心区的新洲河,从臭水沟治理为干净的流水,入海口的红树林得到了保护。

图片[19]-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深圳开启“无期限”生态修复、保护,

并联手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对黑脸琵鹭付诸保护行动,

终于让它“起死回生”。


黑脸琵鹭的增减,反映出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变化。

图片[20]-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2018年,

深圳确立海岸保护规划,

深圳海岸线和红树林得到了

终极保护。


深圳、香港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的不同局面。深圳一直贴着香港发展,因而边境一侧高密度发展导致红树林与高楼近在咫尺,而香港则设有缓冲区。

图片[21]-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候鸟们,仍然要面对的挑战,

是深圳湾北沿线,

崛起更高更耀眼的楼宇,

限制了它们在栖息地的自由飞翔。


图片[22]-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候鸟似乎在观望福田保税区。作为河套创新区的一部分,将崛起一批新的高楼大厦。


图片[23]-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候鸟会自由选择

每个吸引它们的地方;

它们的选择对深圳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座城市的人们啊,

同样为了改变和美好而迁徙。


因而,

深圳人对候鸟的关爱;

除了生态环保意识提高之外,

也是对一种对迁徙的同理心,

一种对开放自由精神的呵护。


深圳人生态觉醒时代已然到来。图为从香港米埔湿地看深圳城市景象,海上看深圳·观光船可以深入这片遭受磨难却依然美丽的奇幻之境。

图片[24]-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珍惜红树林、关爱候鸟,

就是一种深深的自我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1]《深圳西湾红树林公园二期规划设计》.蔡盛林.《风景园林实践》.

[2]汪振松,冯志勇,陈鹏,易燃 & 谈广鸣..近30年深圳湾红树林群落演变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3]郭嘉亮,林绅辉,李瑞利 & 沈小雪.(2017).深港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比较研究..(eds.)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pp.258-266).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王勇军,昝启杰,林鹏.(1999).深圳福田红树林陆鸟类变迁及保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1).

[5]乔福傲 & 陈伟新.(2021).深圳湾滨海岸线的生长历程与规划塑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eds.)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pp.1022-103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杨新林, 刘赞锋.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面临的威胁与保护策略.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 6(2): 34–36

[7]陈泽霖,方晶 & 郑浩钦.(2021).填海空间形态演变特征研究——以深圳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eds.)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pp.1300-13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姜刘志,杨道运,梅立永 & 杨小毛.(2018).深圳市红树植物群落碳储量的遥感估算研究. 湿地科学(05),618-625. 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5.007.


本文图片未注明者均来自视觉中国、图虫设计,欢迎独立摄影师与我们合作。

未来城视出品
策划/撰文:李咏涛 白走世
统筹/数据分析:小六 崔子健
平面设计:Li-Min  l只月半猫
地图:小北

欢迎规划、交通、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数据合作;欢迎各行业商务合作,与我们一起发现城市价值。联系人:蓝先生  VX:aaa334418

-拓展阅读-

图片[25]-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图片[26]-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图片[27]-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图片[28]-深圳红树林的“死”与“生”-楼市科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未来城视

深圳购房交流群

在“微信”中打开加入群聊

加入群聊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