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为啥会一蹶不振

0-1658677431


罗湖的房价,十几年来市场表现上持续性的低迷,导致严重跑输大盘,说是一蹶不振应该不算标题党。


至少在绝大部分人印象里都是垫底的存在,因此在买房的鄙视链中,长期处于底部。


对于这个结果,看市场上主流的声音通常解释为,区域没落了,缺乏增量和想象空间啥的。


以此认为这个区域没有价值,不值得买房,甚至单方面的觉得是坑,千万要绕开啥的。


随大流的强行抨击,感觉很难给大家带来啥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考,更不符合我对内容的追求。


所以这期主要想跟深入的聊下,罗湖的房价市场表现不佳的背后到底发生了,同时借此来展望下未来走势,这边的房子能不能买。


一、


首先,我也认同罗湖房价市场表现不佳的核心问题是“没落了”,但这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很有必要理清底层逻辑。


众所周知,深圳从小渔村变成经济特区那个踏荒时期,最早的发展和规划是从罗湖开始的。


彼时的罗湖,是深圳绝对的王者和中心,福田南山宝安啥的都是渣渣。


所以早期的房价也有着绝对优势,这不难理解。


但随着这个城市的经济体量变大,只靠罗湖区是无法完全承载,所以同步其他区域也会随后推进建设和规划。


之后的野蛮生长,我们迎来了经济腾飞,相继崛起了金融和互联网两个支柱行业,于是福田、南山的发展和地位就跟上来了。


罗湖也就失去了绝对中心的唯一性,变成了只是普通的顶级地段,所以房价自然也匀下来了。


二、


但同样是顶级地段,罗湖因为规划较早,留下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到现在成了硬伤。


因为在八九十年代的先辈们的视角,可以想象到特区会有美好未来,尽量在设计规划上做得超前一些。


但在当时站在一个几十亿的经济体,可以按百亿千亿规模来展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能膨胀成万亿的体量。


所以站在如今,就算当时先辈再如何努力提高格局,罗湖的区域规划始终有点太过保守。


这些保守大概体现在如下方面:


1,道路规划太窄且没有预留扩展空间,道路动线设计也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所以交通巨拥堵,相对比其他区域开车体验更差。


2,功能分区混乱,写字楼、住宅、配套等等楼宇之间相互穿插,不太规则,下限无碍,居住感受的上限受阻。


3,没有预留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所以整个区域的房屋,普遍集中在九十年代和两千年出头,有点太过老旧,楼龄老则会延伸出一些居住体验上的缺失。。比如车位。


总得来说,就算经济活力和购买力不输其他区域,因为这些几乎无解的历史遗留问题存在。


原本同级别的地段,因为居住体验不佳所以导致地段的竞争力,或者说实际的地段权重,是不如福田南山的。


自然时间长了,随着福田南山的崛起,价格也就在反超了。


三、


但注意关键词,是反超,只是有优势,涨的相对更多,并非碾压吊打,差异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就比如,对比罗湖和福田南山,地段权重类似的片区和产品,像楼龄和产品属性近似的嘉宝田花园和棕榈园一期这种。


·
8-1658677431
10-1658677432
7-1658677433-scaled-1
4-1658677435-scaled-1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都是02年的小区,大家应该能感觉到,客观上,这轮行情下来,确实棕榈园会涨的多一些,但这个差距,是不是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至少不会和互联网上那些奇奇怪怪的言论般,好像买了罗湖就套牢了,投资就白瞎了一样,坚实的房住不炒。


四、


原因很简单,因为拿的是两个片区条件近似的产品来做的比较,核心差异其实就地段了。


实际上只是靠地段,单方面很难拉开很大差别才是正常的。


过去几年,之所以福田南山很多楼盘能跑出截然不同的独立行情,本来就不单纯只是区域崛起这么简单,核心还是靠着产品特性上的需求变量。


大概那些变量呢。


1,学区,因为新生儿变多了,16年之后上学矛盾大,优质学区房的需求变多,所以学区溢价在这轮行情涨的比较多,带有优质学区的房子,自然就会有很好的表现。


2,楼龄,因为88年前后国内的生育高峰,导致了16年之后购房人群年轻化,这些人特殊的成长背景,导致了对品质好的房子,有更好的认可度,所以次新房能拉开更高的溢价,有更好表现。


3,地铁,因为以前关外地段比较差,但地铁的出现,可以拉近物理距离的割裂感,降低地段权重之间的差距,那地铁通了,自然价格就应该更高一些。


4,。。。。


这个核心观点,只是简要概括,在涨幅为什么分化》中非常具体的写过,建议大家可以看下。


如果认同这个中心思想就会发现,罗湖其实在学区、楼龄、地铁这三个变量上都几乎没有吃上任何红利。


而福田和南山,学校和楼龄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


这才是被拉开差距的核心原因。


五、 


想知道罗湖以后的表现,只用看原本这些需求变量,以后到底能不能持续,是变强还是变弱。


以及以后会不会有新的变量。


1,地段的属性方面,罗湖发展前置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无解,因为城市更新治标不治本,只能实现小范围的修补,大的框架基本就这样了。


因为有这些硬伤,所以和其他区域居住体验的差距,必然是会长期存在的,不过再要继续恶化,也是个特别缓慢的过程。


2,学区,基本看不到罗湖整体教育实力能有向好的趋势,不过在大学区这股份刮了之后,学区的属性已经被弱化了,甚至是变成了个偏负面的属性。


所以这波其实罗湖因为不依赖学区,也跌的少一点。(延伸阅读 优质学区房的未来


3,次新。。。老房子肯定没法逆天改命了,新房相对不会那么悲观,对于区域整体的价格走向来说。


基本最近五年,楼龄品质的价格已经拉的很离谱了,就接下来买房人群年轻化的趋势不可能,我也感觉很难在拉开多少差别。


4,地铁,现在覆盖密度并不低,再多作用也不大了,所以这个可以忽略。。


5,至于新的变量,暂时能力有限,还没能展望到。


所以,只要其他区域没有啥新的变量,罗湖以后市场表现上的差距,很难再拉开多大,没必要太悲观。


但问题是,这些变量中,似乎依旧没有那个对于罗湖而言,是比较正向的导向。。。这就注定,以后罗湖房价的涨幅,肯定也不咋地。


六、


不过吧。。。既然以后涨幅不太行,是高确定的事情,如果没啥非买罗湖不可的理由,同价位在其他区域都是能找到替代品的,那买这图啥。。。


所以普通人,好像没啥好掺和。


但大家也得晓得,如今罗湖的房子风评如此之差的背景下,还能成为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背后显然也有与之适配的购房人群以及强有力的需求的。。。


就比如在这边打工,工作也偏稳定,又或者老深圳圈子固定,有地段情怀啥的,就是个很合理的理由。


为更合适的自己的房子,适当牺牲投资效益,并没啥毛病。


毕竟买房和赚钱,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一切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深圳购房交流群

在“微信”中打开加入群聊

加入群聊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