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二手差异有多大

9-1657466195


近几年深圳新房多了限价的概念,很快就成了广大购房者们最主流的选择。


但我发现哪怕是,普遍新房价格有绝对优势这么个大背景下,还是有不少人在尬推二手。


逻辑无外乎就是放大新房户型使用率、流通性、交房时间等方面的缺点,轻描淡写的忽略二手的税费、楼龄硬伤。


要是对市场没概念,只要字多就有道理,听上去也是那么回事,容易被唬住。


尽管只要去适当看下二手,都容易被极不友好的综合条件和与新房性价比上的强烈反差给劝退。


除非真有非常个性化的需求(上学、婚房等急用),无法把新房当成替代性的选择,不然现在这行情就算中介刀架脖子,也不一定下得了手。


不担心大家会被诱导冲动消费。


但总归现在天气这么热,了解的过程费时费力,还未必能全面透彻。


索性我直接来一篇,把新房和二手之间各方面的差异具体来给科普下。


一、


首先是户型实用率,这块一直新房是被长期吐槽和诟病的点,都在说不能只关注单价便宜,也要注意面积缩水不划算啥的。


可以明确的说,现在新房户型使用率普遍不如二手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不堪呢。


为此我专门去找了些近二十年来,同个区域不同阶段下,常规房企主流产品的主流户型图来参考。


2-1657466196

7-1657466196

5-1657466197

0-1657466198

4-1657466199

0-1657466199

8-1657466200

7-1657466201

3-1657466201

7-1657466202-1

8-1657466203

8-1657466203-1

9-1657466204

6-1657466205

2-1657466206

7-1657466207

6-1657466207

9-1657466208

9-1657466209


仔细观察后发现,除了14-18年这个阶段违规搭板兴起,有些本地房企路子比较野,转空子整出了一些所谓的面积高赠送产品。


大概比总体平均水平的实用率要高上15-20%,极少部分甚至能超30%。


10-1657466209


大多时候的户型使用率都还是比较常规的水平。


我们目前这个阶段,因为7090政策的要求由建面转为套内,所以适当还有些下滑。


不过如果除去特殊时期这部分特例,比起平均值主观感觉实际也就是低5%左右。


更具象些的差异表现,其实就是壹城中心三区89和十区93的这种差别。


7-1657466210

4-1657466210

1-1657466211


户型还是原来那个户型,只要不用死卡89平以内,加上报建的要求变了,所以房产证上多了4平。


二、


接着是交房时间,这也是很劝退人的点,尤其这几年个个新盘项目动不动就是三四年的交房期,属实就恶心人。


一方面是因为官方这边因为缺项目,想力推新房供应,所以降低了预售资质的要求,从以前要封顶竣工改到了出地面就能卖。


二则因为疫情反复不断的关系,加上现在新房有限价普遍销售压力也不是很大,所以会在交房时间的约定上写得比较保守。


保守到长一年这种都很常见。


反正都一样的卖,如果按正常预期去写,到时没法如期交房,业主们肯定不会管开发商到底啥原因,很快横幅和违约金就给安排上了。


若是写的保守点压低预期,届时正常发挥,那就相当于提前交房了,还能换来业主们的感恩戴德。


实际上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通常会建议忽略开发商对外口径的交楼时间,重点关注项目本身的工程进度。


因为预售款本身是要监管的,这几年kfs们都缺钱,主观上也是有意愿加速交房,早点解冻资金。


简而言之,目前的新房项目,哪怕是带精装修销售时才出地面,一般不会超过两年半,毛坯则两年左右,才是较为正常的水平。


三、


在交房时间这块的缺点,会延伸出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持有成本更高,因为买二手可以自己住,又或者可以随时租出去收租。


所以现房比起期房还没交的这段时间,确实能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体现方式其实就是租金。


不过国内的房子租售比普遍都有点低,深圳目前是1-1.5%的水平,折算下来多出来的持有成本,在房价的3-4.5%之间。


2,卖房周期更长缺乏流通性,因为深圳的新房限售时间是按取证开始算的,而取证的前置条件是交房(最近有变化 有望提前),然后从办证开始算三年,才能进行出售。


也就是说,一般至少要等五年才能卖。


而二手过户即取证,然后等三年就可以出售了,自然灵活性就强上了不少。


但好像很少有人提到,深圳的二手房交易有增值税这么个玩意,没满五年要按房屋过户的全额交5.6%。


因为这个巨税的存在,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满五年才出手。


而新房的税务计算是按网签时间开始判定,相当于是购买时间,也就是说等到五年之后更好增值税就免了。


而且,目前房价较高,城市化进程也比较后期了,以后在想要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也难,所以想两三年快转手短炒也不现实,想要好点收益都得做好长持的预期。


所以在这一点上,二手的优势并不太明显。


3,金融属性,也是因为新房和二手有办证时间差别的缘故,二手有房产证可以马上操作抵押,那么在需要调配资金的时候就更具灵活性。


甚至如果操作得得好,原本五六七八成首付的人群,可以通过垫资全款买房再抵押的方式,实现变相的三成首付。


但实际上,这是个很理想化的行为,因为深圳这边银行针对刚过户的房子做了限制,在申请抵押贷的时候难度高很多。


结果上首付在六成以内的人,除非自己有全款的实力,不然基本不会有人考虑这个方案。


就针对原本只能操作首付七八成的人群,想要有更高的资金利用率和杠杆,才有一定意义,而这种人群一直都是极度小众的。


至于除了变相做低首付这个思路,单纯只是想要融资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二手还不容易新房。


因为买过来的价格过高,又做了房贷,除非房子往上涨了,不然基本不会有啥空间。


反倒是新房本身有限价的存在,等办证之后会和周边二手又明显价差,想要找银行要钱空间更大。


四、


前面两块已经把新房的缺点给概括完了,自然也就轮到二手这边的硬伤来了。


首先是税费,这是个极不友好的存在。


2-1657466212


深圳这边因为过去二手房卖家相对比较强势,所以交易方式主流都是“实收”,导致最终市场已经惯性的让买家承担所有税费。


现在虽然市场比较冷淡,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变化。


主要是两个场景。


1,750万以上的房子,通常被称为非普通住宅


契税个税赎楼加起来,基本3%是跑不了了,接着是增值税不满五年直接5.6%。


但就算满了五年也要交增值部分的5.6%,问题是过去几轮周期房价跳了这么多,满了五年增值部分也大,基本就是房价的一半了,也就是保底还得去到2.8%。


税费完事了还有中介费,行业平均值在1%以上。


所以加起来,交易成本得7%左右。


这笔钱是无法贷款的,要直接在首付的基础上叠加,自然首付压力就会大上一截。


2,上面这个场景稍微会有些尴尬,但如果是750w以内,或者说首付比较充裕,可以接受带贷款成数高两三成之类的,标准也能变成1000w以内。


这种情况税费会稍微低一点。


买个满五年的房子,契税(1-1.5%)+个税(1%)+赎楼(0.5%以内)+中介费(1%左右)。


成本也普遍还要大概3.5%左右吧,也是要和首付一起交。


比起新房。。。普遍是在1%。。。。还是交房之后,想办证才交。。。。。


同时二手还有个指导价的问题,这个政策应该人尽皆知了,就是二手房超过指导价的部分,不能贷款。


如果要买二手房,大部分也都还会因为这个原因,多上1-2成首付。


五、


楼龄和品质上的差别,通常同个价格会拿来和二手比较的盘子,都会存在一定的楼龄差别。


但房子的楼龄牵扯的东西很多,看上去是容积率高了,好像甚至还是偏负面的。


但实际上楼龄新还会伴随更好的物业管理、园林设计、内部公区细节、停车位等等,居住体验的帮助是很正面的。


拿华润城一期(14年楼龄)和英伦茗苑(02-05年楼龄)这种同片区学区两隔壁的楼盘比较看:


8-1657466213


结果上,市场认可度上,普遍是拉开了30%以上的价差。


关键华润城一期还还只是15年的产品,比起这几年的新房,又过了七年,品质还是会有比较显而易见的换代升级。


这点从润一和润二三期之间的内部细节上,可以非常直接得感受出来。


但我并不太好直接拿两边的房子进行比较,因为一期的户型是常规发挥的水平,而二三期那时的户型使用率掉队有点严重。


不然户型近似的情况下,还有机会再拉开5-15%的价差。


可以说楼龄给房屋价值带来的影响是极大和极其正面的。


另外我并不认同这几年因为限价,新房的品质会因为偷工减料,还不如以前。


因为本身建安在项目开发中就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随着时代进步,建筑工艺和设计水平在提升,成本反而在相应的降低。


限价会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应该是很难再出现惊艳的产品,影响的是品质的上限,而非下限。


只要开发商这边品质能达到现阶段的平均水平,产品力的提升就是绝对优势。


六、


所以总的来说,客观上新房确实是户型使用率、有交房时间方面的劣势。


但如果以性价比来量化,主要差异的体现,其实就户型这块的差距普遍在5%左右,交房时间增加的租金方面的持有成本在3-4.5%之间。


至于更快的限售解禁时间和更灵活的金融属性,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但二手方面的劣势确都是些很致命的问题,光交易成本方面就普遍要多出2.5-6%,这还是要和首付一起交的。


同时也因为指导价的存在,大多人买二手房首付又得再多出1-2成。


新房最核心的楼龄优势,不同楼龄差距可能会比较大,几乎就是绝对碾压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两边综合下来有这么大的反差,市场需求又低迷,非必要基本都去买新房了。


才导致现在二手这么低迷。


9-1657466213

深圳购房交流群

在“微信”中打开加入群聊

加入群聊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